电商美工外包网 司马懿的祖宗曾被项羽封王?司马懿他们家祖上,到底是什么来头?

公元前206年,项羽率军进入咸阳,封封十八路诸侯。秦朝的领土瓜分盛宴由此拉开序幕。

在分封时代,有一位名叫司马卬的人被封为殷王。

这位司马卬在秦末的起义中,并非显要人物,也非六国王族后裔,仅是秦末时期赵王武臣的部将之一,地位平平无奇。

事实上,不仅是司马卬,连武臣也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。武臣当年出身平凡,但他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,叫陈胜。陈胜领导起义后,曾派遣多支队伍帮助六国复国,而武臣正是被陈胜派往赵国地界,协助赵国恢复。

后来,这位武将攻下邯郸后自立为赵王。然而,称王之后,他变得骄傲自满,不再听从陈胜的指挥。不久之后,他手下一名将领被秦军策反,发动了叛乱。最终,这位武将也在叛乱中丧命。

作为主君的武臣,本身都不是什么显赫人物,更何况是他手下的一名普通将军——司马卬,自然就更加微不足道了。然而,作为一个如此不起眼的人,他为何还能被封王呢?

他之所以成功,原因很简单——他纯属运气好!

身为一名别部将军,司马卬在武臣手下效力时,曾独自率领一支军队。武臣失败身亡后,这支军队暂时没有归属。不久之后,项羽前来发起巨鹿之战。

于是,司马卬在一片混乱中加入了项羽的阵营。在项羽赢得巨鹿之战后,他随项羽一起进军关中。从这个角度看,司马卬也算是立下了一些功劳。

当项羽最终封赏十八路诸侯时,其战略核心是彻底解体战国时代的七雄势力,因为只有这样,他才能更有利于称霸整个天下。根据他的计划,秦国被分割成四个部分,楚国也被分裂成四个部分,而齐国则被分成三个部分。其他国家同样遭受了类似的肢解命运。

项羽当年曾将魏国一分为二,形成了两个新国家:一个仍称为魏国,另一个则名为殷国。

新建立的魏国由魏国后裔魏豹担任国王。魏豹有一个小妾,后来被刘邦夺走,并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。

殷国这边,究竟由谁来担任国君,这让项羽十分头痛。

既然分封出来的魏国已经由魏国王族的后裔管理,那么殷国这边绝对不能再与原本的魏国王族有任何关联。否则,魏国很可能会迅速统一,这就违背了项羽的初衷。

而此刻,项羽环视联军,立刻注意到了司马卬。曾经,殷国一带正是由司马卬攻占的,如今他在这片区域或许还驻有部分军队。最重要的是,司马卬与昔日的魏国王族毫无关联。

最终,司马卬这位原本不引人注意的人物,毅然割据了当时魏国一半的土地,建立了殷国。殷国的疆域大致位于现今河南北部,都城设在朝歌。根据之前秦朝的郡县划分方式,这片土地当时被称为河内郡。

不得不承认,司马卬的运气确实非常好。

然而,依赖于运气得来的成就往往不稳固。项羽封建诸侯之际,不久后各地诸侯再度兴兵,随即引发楚汉战争的第二次爆发。刘邦趁机暗度陈仓,成功奇袭关中,迅速夺取了这一战略要地。紧接着,刘邦率军东征,迅疾进击三晋地区。

因此,司马卬的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刘邦集团的主要打击目标。

在刘邦发动进攻时,司马卬几乎无法抵挡,他的军队很快就被全部消灭了。幸运的是,刘邦当时的整体战略是联合其他诸侯,共同围攻项羽。因此,在殷国被攻陷后,刘邦并未对司马卬加以责难,而是让他继续率领军队,协助自己对付项羽。

然而问题在于,一旦卷入楚汉两军的战争,又怎能全身而退呢?不久之后,司马卬追随刘邦,参与了彭城之战。结果项羽大败刘邦,几乎将其彻底消灭。而作为刘邦的附属,司马卬这次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,直接战死沙场。

于是,这个在秦朝末期短暂出现的殷国,仅仅存在了十四个月便迅速消亡了。

在秦朝末年的宏大历史背景下,司马卬的故事线影响甚微。许多后世读者在研究这一时期时,甚至直接忽略了这段情节。毕竟,那段历史的主要人物还是刘邦、项羽、韩信等人。

然而,当时没有人能预见到,在楚汉战争结束四百多年后,这段历史会被重新提及,成为另一段历史故事的主线起点!

因为有了司马懿这位后人,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。

数百年来,司马家族世代相传,香火不绝。最终传至司马懿,他从此崭露头角,成就非凡。

司马家的故事不仅可以追溯到司马卬,还能继续上溯至程伯休父。这位程伯休父生活在西周晚期,曾是西周的一位大将军。由于立下赫赫战功,他最终被任命为大司马。

当时在位的周宣王为了嘉奖他的功绩,便将“司马”这一头衔授予了这位大将军。

因此,程伯休的长子继承了司马的姓氏形式,其后代直至今日均姓司马。

此外,由于他名叫程伯休父,因此他的二儿子继承了“程”这个姓氏。后来的几代人,二儿子的后裔全都姓程。

因此,追溯历史,所有姓司马和姓程的人,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,那就是程伯休父。

随后,司马家大儿子的血脉继续延续,直至战国后期。司马家在这段时期分出了多个支系。在秦国,有一支名为司马家的后裔,其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,名叫司马错。司马错曾为秦国立下战功,协助其夺取了四川。多年以后,司马错的后代之一,便是撰写《史记》的司马迁。

与此同时,赵国分支的司马家族中出现了一位特别著名的剑客,他名叫司马蒯聩。

或许是由于他出众的剑术,这位司马蒯聩后来的生活相当顺遂,子孙绵延不绝。几代人之后,司马蒯聩这一支系最终传承到了司马卬手中。

接下来便是司马卬的传奇故事。

尽管司马卬的故事在秦末的大背景下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抹浪花,但这片历史的浪花若打在一个家族的头上,便成为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。

曾经被项羽分封到殷国的司马卬,即河内郡的一部分,导致大量司马家族后人从此定居于此。尽管司马卬很快在彭城之战中殒命,然而他始终战死在刘邦的麾下。

因此,汉朝建立后,刘邦并未对司马家的后人施加过多压力,甚至还对他们给予了额外的关照。

就这样,司马卬凭借这点香火情,促使司马家在河内郡的温县迅速繁衍壮大。于是,温县司马氏逐渐开始崭露头角。

在整个西汉时期,司马家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家族,从未涌现出什么显赫的人物。虽然家中有一些土地,但从未有人担任过重要的官职,最高也不过是太守这个级别。

太守这个级别,确实地位不低。至少有一个太守出现后,几乎为司马家提供了几十年的庇护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,他的存在并不突出,史书也不会过多记载这段经历。

东汉中期,司马家族终于再度涌现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
这个人名叫司马钧。论起亲戚关系,他是司马懿的曾祖父的父亲。

史书中对司马钧的记载极为有限。我们仅知道他选择了从军的道路,并凭借自己的战功逐步升至‘从事中郎’的职位。简单来说,这个职位就是为皇帝担任保镖。

在古代,能够担任皇帝的护卫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。由于这份职责,很容易会赢得皇帝或其他重要人物的信任和喜爱。一旦抓住机会,就可以迅速获得晋升。

当时的司马钧正好迎来了这样一个机遇。

那时候,东汉朝廷由幼帝统治,实际上的权力掌握在太后邓绥手中。与此同时,邓绥的兄长邓骘注意到了司马钧,并开始对他进行重用。

后来,在邓骘的提拔下,司马钧随他一同征讨西羌。然而,汉朝在这场战争中并未取得太大优势,美工兼职反而一度被西羌反攻。这段历史,当时在邓绥掌权期间,也成为了主线剧情之一。

然而,正是在这场战争中,司马钧展现了出色的表现。尽管其他人都遭遇惨败而归,只有司马钧获得了一些胜利。

战事发展到此刻,司马钧的仕途本应一片光明,从此步入青云之路。然而,刚刚打完胜仗的司马钧,可能有些得意忘形。在随后的战斗中,他的下属未遵守命令,擅自深入敌境,最终被羌人包围。

在这关键时刻,司马钧本有机会带兵去救援,但他因之前他们不听命令而怒火中烧,索性装作什么也没看到,躲在城内不出。

这下子,事情闹大了。

司马钧原本以为,即便自己不去救援,他们也能自行归来,最多不过是损失一些人手。然而,让他始料未及的是,这次围困他们的羌人竟是西羌的主力部队。结果,三千多名东汉精锐全部被西羌围歼,无一生还。

如此的失败显然不是小事。再加上当时前线的普遍情况不佳,高层急需寻找一个替罪羊,此时司马钧成了最佳人选。

为了保护家族,避免自身的问题牵连整个家族,司马钧最终选择了自杀。

与此同时,随着司马钧的自杀,许多事情也因此变得无法说清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司马钧成了那个‘平账大圣’。他以自己的死亡,使得诸多烂账彻底失去了证据,为许多人承担了责任。

由此可见,司马钧去世后,那些曾受过他恩惠的人,自然会对司马家多加照顾。此外,司马家的人也确实才干出众,趁此难得的机遇,迅速崭露头角,开始攀登更高的阶梯。

最终,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,亦即司马懿的曾祖父,仕途顺利,一路升迁,最终官至‘豫章太守’。

后来,家中出现了一位太守后,子孙们的仕途自然变得顺利起来。到了司马量的儿子这一代,司马家的人更容易在官场上取得成功。最终,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,也就是司马懿的祖父,也达到了太守的职位。

但是,值得一提的是,司马儁担任太守时,他的工作地点颇为特别。

他担任太守的地点是在颍川郡。

司马家在司马懿的祖辈时期,因其从政而逐渐融入了颍川士族的行列。

此外,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非常长寿,最终享年八十四岁,去世于公元197年。换句话说,司马儁去世时,曹操已经控制了汉献帝,而曹昂和典韦也在宛城之战中阵亡了。

在当时的曹魏集团内,颍川派正处于鼎盛时期!虽然司马儁已经退休,但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派官员见到他时,仍要尊称一声“老领导”。此外,许多颍川派的官员,或许就是在司马儁的引荐下步入仕途的!

自从司马儁开始,司马家族便传承了长寿的基因。几代司马家的成员,寿命均远超常人!

司马懿的起步实际上由他的父亲司马防决定,这一点相较而言更为重要。

严格而言,司马家族的故事实际上始于司马防。

司马防拥有一个做‘颍川太守’的父亲,这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俗的起点。然而,在他年轻的时候,司马防展现出了非常积极进取的一面,属于那种典型的‘有志青年’。

因此,司马防在年轻时便在父亲的支持下,早早地开始在郡里担任官职。等他年满二十岁,正逢汉灵帝即位,发动了第二次‘党锢之祸’。这场动荡之后,东汉官场空出了许多职位,反而使得年轻的司马防更容易晋升。

后来,司马防先后出任洛阳令和京兆尹两个职位。

此外,再多提一句:大约在司马防任职洛阳令的时期,有一位比他年轻六岁的人,同样通过察举制考核进入仕途。然而,这位年轻人的家世背景更加显赫,因此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洛阳城内担任公安局局长。

这位名叫曹操的公安局长。

因此,在汉灵帝执政期间,司马懿的父亲曾与曹操共事过!他们不仅同在一支领导团队中,而且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。司马防是当时这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,而曹操则担任公安局长。

最重要的是,司马防对年轻时期的曹操格外欣赏,多次向上级推荐他。

因此,回头来看,我们大概能理解曹操后来为何重用了司马懿。

归根结底,这些情谊都是当年父辈传下来的香火情。那些颍川派的官员,如荀彧等人,见到司马懿的祖父,必须尊称一声‘老领导’。而曹操见到司马懿的父亲,也得叫一声‘大哥’,并顺便回忆一下昔日的峥嵘岁月。

后来,司马家族的传承到了司马懿这一代。

司马防共有八个儿子,其中司马懿排行第二。这八个儿子的字中都含有一个‘达’字,因此后来大家称他们的家族为‘司马八达’。

按照道理,司马防早年与曹操曾共事,理应在曹操割据一方后依附于他,带领司马家族一同崛起。然而遗憾的是,司马防性格较为固执,看到天下大乱时,他并不愿意参与,只想返回家乡闭门自守。

有许多人还认为,司马防后来涉及了‘衣带诏’事件。尽管没有确凿证据,但曹操仍对他心存疑虑。因此,他很早便选择了退休。

从很早的时候开始,司马家的重任便压在了司马朗这位司马懿的哥哥身上。

据史书记载,当董卓进京时,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,正在京城任职。他亲眼目睹了董卓的残暴行为后,意识到天下必将陷入大乱,因此决定让自己的长子带着家人尽快逃离。

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正当他们打算逃跑时,恰巧赶上董卓下令迁都长安。因此,洛阳周围地区全部进入戒严状态。当司马朗带着家人试图逃回温县老家时,立即被逮捕。

在这紧要关头,董卓原本已经下令处死所有逃跑之人。然而,司马朗被抓获后,却对董卓大加吹捧,使得董卓心花怒放,最终全家才得以幸免于难。

假如当时司马朗口才稍逊一筹,恐怕董卓一声令下后,历史上就不会再有“司马老贼”这个称呼了。

后来,在司马朗的策划下,司马家表面上装作顺从董卓。然而,当董卓不再关注他们时,司马家便贿赂了周围的守卫,最终成功逃离,返回了温县的老家。

回到温县老家后,这里的局势同样不太平。当时关东联军内部已经乱成一团,温县这边也战火不断。在这样的乱世之中,司马朗竭尽全力运用智慧,才得以保全一家老小的安全。

如此平稳度过几年后,曹操攻来时,得知了司马家的情况。念及昔日的同僚情谊,曹操立即征召了司马朗。

司马朗投身仕途后,司马家的生活逐渐好转。几年过去,随着司马懿的成长,曹操再次命令征召了他。

接下来便是司马懿的传奇了。

回顾司马氏的家族历史,我们发现:在司马懿之前,司马家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很高了。如果东汉能始终维持和平,那么在司马懿父亲那一代,司马家本有望成为一郡名门,远非一般小家族所能比拟。

自然,在天下大乱之后,司马家原先的那些爵位和官职便失去了意义。真正让他们家族立足的是司马防与曹操早年的同事情谊,而最关键的,则是司马懿后来的个人奋斗。

司马懿依靠这样的家世,被曹操征召后,逐渐开始了他后来被称为“司马老贼”的故事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